
湖南日报通讯员 韩金涛 谭腾 全媒体记者 杨斯涵
2025年,是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首届注册会计师班毕业生苏勇创业的第7年。
从深圳工厂流水线上的迷茫青年,到上海标书公司的销售精英,再到创立年营收超千万的国内标书服务领域标杆企业并回母校创办产业学院,他用坚持与拼搏书写了一段“草根逆袭”的励志篇章。

起步之路:在辗转中寻找人生方向
2009年,苏勇从学校毕业,带着对未来的迷茫南下深圳,成为电子厂流水线上的一员,日复一日的流水线工作让他感到麻木与迷茫。
“难道人生只能这样吗?”
带着不甘,苏勇辗转多地尝试不同职业:在工地搬砖、去重庆街头推销紧固件……每一段经历都充满艰辛,却也让他逐渐看清内心。
“我不怕吃苦,但绝不能向生活认输!”
2016年,苏勇误打误撞进入上海一家标书公司做销售,从此与标书结缘。
没有资源、没有人脉,他靠着“笨办法”起步:零基础的他,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抄成手账,自学行业知识,做笔记的本子垒起来足足有2大抽屉。为了开拓客户,每天打上百通电话、跑遍工业区陌生拜访,甚至为争取客户在暴雨中等候3小时。一年后,他成为公司金牌销售,业绩稳居前三。这段经历不仅让他积累了行业经验,更锤炼出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标书不是纸,是撬动机会的杠杆。”

创业征程:一本标书开启逆袭之路
2018年,苏勇带着一腔热血和一本标书回到长沙,在合租的居民楼里开启了创业之路。
公司初创时,团队仅3人,办公条件简陋,连打印标书都要借用邻居的打印机。因为自己创业,在前公司所积累的资源全部“格式化”,为了拿下回湘后的第一个1500元的订单,他凌晨5点出发,横跨大半个长沙上门去拜访客户,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最终用满脚水泡换来客户一句“这小伙子靠谱”。
苏勇回忆中说道:“那时候,每一单都是救命稻草,更是尊严的证明”。凭借过硬的服务质量和诚信口碑,公司逐渐打开市场。从标书制作拓展到标书培训,AI智写,BIM建模等业务,客户从中小企业延伸至国企、上市公司。7年间,团队规模从3人扩展到150人,办公场地从居民楼搬进高端写字楼,年营收突破三千万。“创业就像爬山,每一步都难,但回头看时,轻舟已过万重山。”

回馈母校:用产业学院点亮学子未来
2024年,苏勇做了一件令母校师生惊叹的事——投资创办“品瑞集团数智商务服务产业学院”,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为学弟学妹提供实习、创业孵化平台。学院成立半年,已孵化出15个学生成功高质量就业。“母校是我梦想的起点,如今我有能力,就该为更多人铺路。”
在产业学院揭牌仪式上,他说:“我经历过求职的迷茫,知道年轻人最需要实战机会。这里不仅是课堂,更是通往职场的桥梁!”学院采用“导师制+项目制”模式,由企业高管和校内教师联合授课,学生可直接参与标书制作、投标策划等实战项目,优秀者还能获得创业资金支持。
如今,苏勇的公司已成为国内标书服务领域的标杆企业,但他依然保持着创业初期的拼劲:每天工作12小时,亲自参与重大项目攻关。面对年轻人的困惑,他总以自身经历勉励:“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低谷时的坚持,终会变成登顶的阶梯。”
他常对团队说:“服务行业的核心是‘信任’,而信任源于专业和细节。”为此,他要求员工对标书中的每个标点、页码反复核对,甚至自创“三级审核”制度。“标书战场没有‘差不多’,差0.1分就是生死线。”正是这种极致追求,让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客户续约率高达95%。同行称他为“标书卷王”,他笑着回应:“卷的不是价格,是别人偷不了的专业价值。”
随着招投标市场的规范化,企业对相关产业链的需求激增。苏勇计划未来3年将业务拓展至中部五省,并深化与高校的合作,打造“产教融合”生态链。“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营收,更要帮助中小企业抓住政策红利,为区域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从打工者到创业者,从谋生到追梦,苏勇用7年时间完成人生蜕变。他的故事证明:起点低从不意味终点低,只要心怀热望、脚踏实地,平凡人也能书写不凡篇章。正如他办公室悬挂的那幅字——“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苏勇的征程,仍在续写新的篇章……
相关链接:http://sxdsb.voc.com.cn/content/29373947